560、施粥-《明末钢铁大亨》
第(2/3)页
小娘皮感慨的说道:“自古以来变法图强的,几乎都失败在了执行的人上了。没有好人给你执行,再好的政策都会变成残害百姓的恶政。”
林月如也说道:“是啊,王安石变法,为了打击高利贷,推出了青苗法。低息贷款,年息两成。本意是减轻百姓的负担。但是地方官为了政绩,不管百姓有没有需要,强行摊牌贷款。到期百姓还不起本息,利滚利之下,就没收百姓房产和土地,搞得百姓哭声震天。”
小娘皮说道:“南宋末年为了抵抗蒙古人南下,财政军费都十分紧张。宰相贾似道打算把土地收归国有,然后按照田亩收税。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,也可以减轻百姓负担。本来是好事。可是下面执行的人,想趁机兼并土地。按照一亩地25贯钱的价格,强行收购价值千贯钱的水田。自耕农纷纷破产,最后倒霉的都是小农百姓。”
杨凡心里感叹,一条鞭法把明朝弄没了。
满清也怕了。又把人头税捡起来了。
沉重的人头税,到康熙末年,百姓再度逼到了明末的情况。
雍正看到这样不行,又回过头来,学习张居正,搞摊丁入亩。
结果和张居正一样,他在位时效果还好。他一死,乾隆就把他的政策都废除了。恢复到老一套。
康熙为了打造自己仁君的形象,学习汉文帝,不加田赋。
表面上减轻百姓负担,但是他动都没动人头税。为了增加财长收入,不加田税,就开始卖官鬻爵。
到了乾隆后期,卖官的收入已经占到朝廷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了。
再往后,同光的时候,太平军、捻军、陕甘回乱。大清的财政也破产了。和现在的大明一样。
不过那时候,洋人进来了。可以向洋人借债融资,清朝经常性借款是当年财政收入几倍的资金。
反倒又生存了六十多年。
可惜崇祯这时代,求告无门。没处发行国债,也没处借款去。只能干瞪眼。
船队靠岸后,灾民轰的一下子,都涌了上来。都伸着手,拿着破碗,拼命往前挤。搞得杨凡都没法下船了。
亲兵队的人,穿着盔甲,拿着马鞭。大声呼喝,吓唬之下。把灾民都赶开了。
岸上亲兵营的骑兵上岸维持秩序。架起几口行军锅,在河里打水。煮起了稀粥。
这次出征,杨凡为了让官兵吃好,没带粗粮。带的都是白米。
灾民们没想到,有贵人施粥,居然施粥都是白米粥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