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真假道长-《捉鬼人》
被村民簇拥着来到村中,还不待我坐下喘上一口气,就有十几个大妈大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跟我说道:“道长你老人家法力高强,可得普救众生救救我们啊”。
还不待我问明缘由,一个大妈突然跪地抱着我的大腿对我说道:“道长我孙儿才十六岁啊,那天杀的畜生竟然连他也不放过,还请道长行行好,为我孙儿报仇雪恨”。
就在我感到疑惑的时候,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,这两道身影一个是我大伯父,另一面嘴角长痣正是我那好婶子。此时他二人低着脑袋,不敢抬头看我。也不知道心中到底想着什么?
“道长,事情的缘由你来之前想必二娃肯定已经对你讲过了。这东西厉害得很,从出现到现在才过去半个月已经有十多条人命葬身在他手中了”,村长挤到我身边,一脸胆寒的说道:“死在他手上的人死状真是太恐怖了,鲜血全部被吸干,整个尸体完全变得如同破掉的麻袋一般”。
村民们围着我叽叽喳喳闹过不听,我的脑袋就像一团浆糊,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,半响之后待到四周安静下来,我连忙拉着村长问道:“村长,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听你们方才口述是遇到了邪祟作怪吗”?
被我这一问,村长先是愣了片刻,接着低声对我说道:“兴许二娃没有给道长讲清楚。这件事情是这样的,半个月前的那个晚上,全村的狗突然狂吠不止。起初我们以为有偷鸡摸狗的小贼进了村中,家家户户房门关得严实倒也没怎么在意。可到了第二天恐怖的事情发生了”。
“发生了什么事情”,见村长抖抖索索闭上了嘴巴,我有些好奇的问道。
“道长你看村头那个枯树”,村子拉着我指了指枯树继续说道:“第二天一大早,我第一个起床正准备下地干农活。忽见那颗枯树上挂着什么东西左右摇摆不定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进一看。这不看不要紧,一看差点把我吓死”。
说到这里村长一脸惊惧,低着头不断摇晃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说下去。这时候另外一人上前接着对我说道:“那枯树上挂着一具流干了鲜血的尸体,正是村头赵家的赵三娃”。
“道长不知,那副场景真是恐怖得厉害啊。赵三娃的尸体就像破掉的麻袋一般挂在树上,随风轻飘飘的荡着。另外在那尸体的下面汇集着大片暗黑色的鲜血,这一看差点没有把我吓死”。村长又凑到我身边,心有余悸的对着我说道。
闻听村民们的话我心中一惊,几乎已经确定这件事情乃是恶鬼所为。恶鬼最喜欢食人精魄害人性命,并且制造出恐怖的气氛。
“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“?我身体前倾望着村长说道。
咽了一口唾沫村长缓缓开口说道:“赵三娃虽然死得诡异,可并未引起我们的重视。可到了第二天晚上,全村的狗再次狂吠不已。天色刚明我便听见村头有人大呼小叫。我和其余人连忙跑过去一看,那棵恐怖的枯树下再次挂着一人,他的死法和赵三娃如出一辙,当真惨不忍睹啊”。
“从赵三娃死的那天开始,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月。半个月时间每天晚上村中的狗都会狂吠不止。第二天早上就会有尸体出现在枯树上。我们已经被吓破了胆,村中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投奔了亲戚,要是再想不到办法解决,这村子恐怕要荒芜下来了”。村长叹了一口气说道。
我微微点了点头开口对着村长说道:“我记得这附近还有一个两个村子,那些村子中最近可有什么事情发生”。
“没有,其他村子安然无恙,没有半点事情发生”,村长和村民们对视一眼,斩金截铁的开口说道。
“一般邪祟作怪目标都是漫无目的的,很少有针对性。像咱们村子发生的事情有些奇怪。我只能想到一个理由”,顿了顿我开口说道:“咱们村子中一定有人得罪了这个邪祟,或者这个邪祟正是因为咱们村子而产生”。
我的话音刚刚落下村民们便大声议论了起来,半响之后婶子既然颤抖着走到我身边恭敬问道:“道长,你法力高强你能看看那东西到底是什么吗?是不是小孩儿”。
“小孩儿,为什么是小孩儿”,我眉头微皱开口说道。
“因为……因为……”,婶子吞吞吐吐半响没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。
大伯见状将婶子推倒一旁,叹息一声说道:“十年前这个婆娘虐待我兄弟的孩子,孩子饿极之后咬了我儿子的手掌。这个婆娘当时被驴子踢了脑袋,竟然怂恿着村里人将那孩子扔进了白河中。我们寻思着一定是那孩子回来报仇了”。
听到大伯的话,我心中一阵郁闷。我现在好好的站在他们身前,他们竟然误以为我化作了鬼魂回来索命。真是气煞我也。
“不会的,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年,如果要索命那小孩早就回来了,如何会等到今天。再说那小孩是被淹死的,淹死之后化作的鬼魂寻人精魄一般是将人引入水中活活淹死。不可能夜晚在村中横行,还将人杀死之后挂在树上”,望着大伯我缓缓开口说道。
闻听我的话,大伯和婶子如释重负般的点了点头。然而还未等他们退下去,一道声音在我背后猛然响起:“非也非也,依贫道愚见这索命的厉鬼正是那小孩子所化。待贫道今夜布坛略施法术便能将其镇压永世不得翻身”。
闻听声音我连忙回过头去,一名黄衫道长出现在我的视野中。此人年约五十,白须尺长。身穿绘有太极图的黄衫长褂,头戴天师帽,腰悬八卦镜手握桃木剑,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。
见我回头打量他,这道长连忙出言不逊开口说道:“黄须小儿一个,竟敢冒充本天师,其罪当诛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