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大姐,二姐还没好吗?” 姜烟往灶膛里塞了一把柴,掀开锅盖用勺子搅动着锅里的米粥,阵阵香味在厨房里散开。 “小川去洗脸,你二姐刚退烧,今天在家里休息一天,明天再和你一块去上学。” 姜川今年八岁,还在读一年级,暑假过后就会升入二年级。 学校就在河西村,是周围的几个村子在七八年前一块建的,学校很简陋,冬不防风夏不防暑的,而且学校里的学生也基本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很少能正儿八经的待在学校里安心读书,大部分时间要么就是被家长偶尔留在家里,背着竹篾筐捡牛羊粪便,要么就是自己跑出去漫山遍野的寻摸能入口的玩意儿。 孩子们的家长倒是很少管,毕竟送孩子们去读书,就是为了不让孩子在家里调皮捣蛋,而且这边孩子们读书也不用交钱,只需要在年底算工分的时候,给学校的老师一点工分就可以。 至于学校的老师,全部都是城里来的知青,他们来到农村有的是家里成分不好来避难的,有的也是政策上,每家必须要有一个下乡名额,才不情不愿的来到这贫瘠的农村,作为城里的年轻人,他们哪里能干的了种地这种活儿,因此在村办小学里教书,就成了知青们中间的香饽饽,毕竟当老师不需要干活,只需要教导孩子们读书就行,很轻松。 为此,最开始不少知青来到这里,为了这个教书的名额,明里暗里的不断过招,可谓是精彩纷呈。 早饭做好之后,姜烟给弟弟盛了一大碗米粥,还有一块玉米饼子。 “给你加点糖。”她从一个糖罐里舀出半勺糖,放到姜川的米粥里,“上学要认真听老师讲课,知道吗?” 姜川“呼呲呼呲”的吸着滚烫的米粥,小脑袋不断的点着,“我知道了。” 家里条件有限,自从父母不在了,姐弟三人只靠着姜烟的工分过日子,也亏得之前姜爸姜妈存下一些粮食和票子,不然哪里能撑到现在。 米粥在这个年代是稀罕东西,一般人家是吃不上的,大部分家庭能喝玉米糊糊就已经不错了,这也是因为姜瑜的关系,姜烟心疼妹妹,才在前几天,披星赶月的去了县城里的国营商店,排了一上午的队,买了几斤小米回来给妹妹补身子。 唏哩呼噜的喝完一碗甜滋滋的小米粥,姜川看着还冒着热气的锅,舔了舔嘴唇,慢悠悠的就着咸菜疙瘩,吃完一个玉米饼子,这才回屋拎着粗布做的书包准备去学校。 临走前他还来到姐姐的房间,探头探脑的看着躺在炕上的姜瑜。 “二姐!”姜川压着嗓子低声喊了一句。 姜瑜沉默三秒钟,然后才磨蹭着转过身子,入眼的就是姜川那张可爱的小脸。 “二姐,你快点好起来,我一个人去学校没意思。”姜川是家中的幼子,全家人都护着,之前可是千般万般的不喜欢去学校。 后来父母不在了,家里只剩下两个姐姐,姜川消沉了很久,才接受了父母去世的事实,之后就变得稍稍懂事起来。 他知道,家里指望着大姐一个人上工,若是他还不听话,大姐心里肯定难过。 这次二姐突然倒下,大姐当时在二姐身边哭的很厉害,姜川看着哭红了眼眶的大姐,心里特别的难受。 姜瑜抿唇笑了,“明天就和你一块去,你去学校要认真读书。” 姜川瘪了瘪嘴,“大姐刚才叮嘱我了,再说二姐考试成绩还没有我好呢。” 第(2/3)页